如何通过等级保护2级测评?等级保护2级测评的流程和要求有哪些?
2023-10-12 12:17 浏览: 次如何通过等级保护2级测评?等级保护2级测评的流程和要求有哪些?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等级保护2级测评是目前很多信息系统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等级保护2级测评是指对国家重要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的一种安全评估。
在本文中,我将为你介绍如何通过等级保护2级测评,以及等级保护2级测评的流程和要求有哪些。我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等级保护2级测评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网络攻击手段不断更新,网络安全风险不断增加,网络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民权益的重要基础。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提升国家层面的安全水平,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指国家根据网络安全风险程度,对网络运营者进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网络运营者按照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防范和应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的一项基本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原有的等级保护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需求。因此,我国在2019年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并在2020年正式实施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时代。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是在原有的等级保护1.0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地位得到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21条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第31条规定“对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
等级保护对象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外,还将云计算平台、大数据、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移动互联技术等新型信息系统纳入等级保护范围,增加了对新技术的安全保护要求。
强化可信计算。构建以可信计算技术为基础的等级保护核心技术体系,强化了可信体系的这一重要思想。
通用要求和扩展要求的变化。将共性安全保护需求列为安全通用要求,针对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系统和移动互联技术等不同领域的安全保护需求提出了安全扩展要求,优化了安全保护措施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测评合格要求提高。相较于等保1.0,等保2.0测评的标准发生了变化,2.0中测评结论分为:优(90分及以上)、良(80分及以上)、中(70分及以上)、差(低于70分),70分以上才算基本符合要求,基本分调高了,测评要求更加严格。
通过等级保护2级测评,不仅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网络安全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等级保护2级测评,可以帮助网络运营者:
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和义务,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和主体意识;
识别和评估网络安全风险,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策略和方案;
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机构,规范和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流程;
采取和落实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提升和保障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监测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减少和避免网络安全损失和危害。
等级保护2级测评的对象和范围
等级保护2级测评的对象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行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存储设备、外部设备、软件、数据、人员等组成,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信息处理的有机整体。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作为定级对象的信息系统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具有确定的主要安全责任主体;
承载相对独立的业务应用;
包含相互关联的多个资源。
主要安全责任主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法人,以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等其他组织。避免将某个单一的系统组件,如服务器、终端或网络设备作为定级对象。
在确定定级对象时,云计算平台/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移动互联技术等新型信息系统,应根据其特点和业务需求,合理划分定级对象,避免将整个平台/系统作为一个定级对象。例如,云计算平台/系统可以按照云服务模式(如IaaS、PaaS、SaaS)或者云服务类型(如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进行划分;物联网可以按照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或者行业领域进行划分;工业控制系统可以按照监控层、控制层、现场层或者工艺单元进行划分;移动互联技术可以按照移动终端、移动应用、移动网络或者移动服务进行划分。
等级保护2级测评的范围是指定级对象所涉及的信息安全保护要求。根据《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保护要求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安全管理:指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和流程,规范和强化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策略:指制定和实施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明确和落实信息系统的安全目标、原则和规则;
资产管理:指对信息系统中的资产进行识别、分类、标记和管理,保障资产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人员安全:指对信息系统中涉及的人员进行背景审查、培训教育、考核评估和权限控制,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物理环境安全:指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物理设施和环境进行防火、防水、防雷、防盗等物理保护,防止物理因素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
运行维护安全:指对信息系统中运行的软件和数据进行备份、恢复、更新、维护等操作,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可用;
通信网络安全:指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通信网络进行隔离、加密、认证等技术保护,防止通信网络遭受窃听、篡改、伪造等攻击;
系统安全:指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软件进行加固、监控、审计等技术保护,防止基础软件遭受溢出、提权、后门等攻击;
业务应用安全:指对信息系统中承载的业务应用进行设计、开发、测试等技术保护,防止业务应用遭受注入、跨站、逻辑漏洞等攻击;
安全事件处理:指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预警、响应、处置和分析等技术保护,减少和避免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在确定定级范围时,应根据定级对象所承载的业务应用类型,选择适用的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例如,如果定级对象是一个云计算平台/系统,则除了需要满足所有的安全通用要求外,还需要满足云计算相关的安全扩展要求;如果定级对象是一个工业控制系统,则除了需要满足所有的安全通用要求外,还需要满足工业控制系统相关的安全扩展要求。
等级保护2级测评的定级方法和标准
等级保护2级测评的定级方法是指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程度,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根据《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定级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信息系统的业务影响等级。业务影响等级是指信息系统遭受安全威胁或发生安全事件时,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民权益等造成的影响程度。业务影响等级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般、重要、较重、严重、特别严重。确定业务影响等级的方法是根据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业务应用类型,参考《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附录A中给出的业务影响等级划分表,选择最适合的业务影响等级。
步骤二:确定信息系统的威胁严重性等级。威胁严重性等级是指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或发生的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威胁严重性等级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低、中低、中、中高、高。确定威胁严重性等级的方法是根据信息系统所使用的技术类型,参考《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附录B中给出的威胁严重性等级划分表,选择最适合的威胁严重性等级。
根据业务影响等级和威胁严重性等级,可以得到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安全等级是指对信息系统实施网络安全保护时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现在,为了帮助企业用户快速满足等保合规的要求,天*下*数*据推出了等级保护测评解决方案,能为你的等保测评提供关键服务。 {天}{下}{数}{据}客服电话40-0-6-3 -8-88-0-8 官网:https://www.idcbest.com/2022/db.asp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28866015